關注“原生態”

 

趙詢思

 

“原生態”一詞在許多詞典中均未有收錄,我們姑且把這個詞拆開來釋義。“原”是最初的、本來的意思;“生態”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可見“原生態”是指一切在自然狀況下保存的東西,它未受人為幹擾,並且受人類活動的影響亦較少。

“原生態”是生態學的專業用語,原本是很冷僻的詞語。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來自窮鄉僻壤、山野溝壑的“原生態”,作為一種讓人返璞歸真的力量,它與流行文化形成了鮮明對比。於是“原生態”一詞擴大了使用範圍,第一步就跨入了文化藝術領域。2004年,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雲南映象》走進人們的視線中,這個舞蹈選取了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元素,選用了雲南各族的本土演員,連服裝也再現了生活原型……因此,用“原生態”一詞來詞容《雲南映象》是再恰當不過了。

再看下麵的例句:

(1) 原生態書法的呼喚(《美術報》2006年3月25日)

(2) 原生態民歌漸行漸遠(《海南日報》2006年4月3日)

在這些用例中,“原生態”其實就是指原汁原味、不加修飾的民間藝術。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加快後,原生態自然環境遭到很大破壞。生活在暄鬧的都市里,人們的神經被危機感壓迫著,一種渴望親近自然的懷舊情感油然而生。旅遊時,人們喜歡九寨溝、張家界等地的原生態山水;同樣在藝術審美(如書法、民歌)方面,“原生態”以其質樸無華迎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

“原生態”這個詞,如今又有了新的引申義,突出了“原來、本來”的意思,主要用於揭示事件、事物等的本來面貌。“原生態”的引申用法讓標題語言顯得生動活潑。例如:

(3) “兩會”的原生態表述(《中華時報》2003年3月12日)

(4) 假証原生態(《人民公安報》2004年12月7日)

(5) 原生態人性的展示和失落(《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10月24日)

(6) “校園原生態”為少年寫作拓新路(《中國青年報》2004年4月1日)

“原生態”一詞由專業用語衍化而來,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體現了語言不斷發展的趨勢。這種現象在漢語詞匯系統中較為常見,如“審美疲勞”由美學用語發展成當今流行語。“原生態”已經顯示出較強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它很可能作為詞條被很多詞典所收錄。

 

 

選自《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