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量無關的量詞

 

張 港

 

表示事物、動作、行為的單位的詞叫量詞,可是,有一些量詞表示的并不是事物、動作、行為的單位,而只是起了修辭的作用。這些詞雖然也歸入量詞內,其實并不表示量,比較一下兩組短語中的量詞:

A.一斤肉、二兩酒、五個人、100輛汽車、12元錢

B.一抹雲、一彎月、一輪紅日、一線生機、一團和氣、一絲希望

A組的量詞是真正的量詞,B組的量詞并不是真正的量詞,因為使用這些詞并非表示單位,而是為了描摹。

這些詞雖然也歸入了量詞一顯,但與真正的量詞有很大區別。“一抹雲”的“抹”,本來是用于書畫的,畫家大寫意的筆法中就有“抹”,“一抹雲”其實是說雲的樣子像毛筆的一抹。“輪”本來是用于車的,說“一輪紅日”實際是說太陽像車輪一樣。“彎”是一種形狀,“一彎月”,不是說月的量,而是描繪月亮的樣子。可見,使用這類詞是修辭的需要,目的是讓語言有文采,與一般的量詞相比,這種量詞的使用有自己的特點:

1.需要條件。不管什麼時候馬是論匹的,牛是論頭的,可“一輪紅日”的“一輪”,“一彎新月”的“一彎”,則是臨時用的,需要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條件。晴朗的中午,就不能說“一輪紅日”;十五的月亮,就不能用“一彎”。

2.一般只與“一”組合,不與其他數詞組合。比如,只能說“一葉孤舟”,不能說“兩葉孤舟”;只能說“一派風光”,不能說“兩派風光”。

3.只與“一”組合,且必須與“一”組合才能使用。“來一斤肉”可以說“來斤肉”,“有一群羊”可以說成“有群羊”,省略了數詞。但是,說“抹雲”“彎月”“輪紅日”“線生機”就讓人笑了。

“一縷一縷的煙”“三眼井”“幾粒殘星”中的“縷”“眼”“粒”都有描摹作用,都表示出了形象,但它們并沒有失去表示單位的作用,它們仍然是真正的量詞。而我們上邊所說的不是量詞的量詞,是一丁點兒表示量的意思都沒有了,呂叔湘在《現代漢語八百詞》中稱這些詞為“只起單純修辭作用的量詞”。

這些不表示量的量詞,多出現在文學作品中,使用得好,極有感染力。魯迅《故鄉》中的“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魯迅《藥》中的“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中顫抖,細到沒有,周圍便是死一般靜”,這些都是極為傳神的用筆。

 

 

選自《語文學習》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