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搭橋.日記起步.童話引路

譚劍英

   一﹑拼音搭橋

根據現行語文教材﹐小學生在入學一個月之內﹐就基本上學會了漢語拼音。孩子們憑借音節的認讀和拼寫能力﹐完全可以寫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為了使孩子們走好第一步﹐從入學的第一天起﹐教師就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孩子們學習作文做好準備。首先﹐要扎扎實實搞好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培養學生熟練地直呼音節和書寫音節的能力﹐使漢語拼音成為全面進行語言訓練的有效工具。其次﹐應加強“說”的訓練。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拼音教學開始﹐就是說話訓練的開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兒童口語优勢﹐堅持先說後寫。讓孩子們說詞語﹐說短語﹐說句子﹐訓練孩子們說完整話﹐說有頭有尾的話﹐練習用學過的音節口頭造句。教師要堅持用普通話講課﹐并要求孩子們用普通話回答問題﹐使孩子們自覺地運用規范的語言說出他們想說的話。最後要激發孩子們書面表達的欲望。在說話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們把說與寫聯係起來﹐讓孩子們用拼音寫詞語﹑短語和最簡單的句子。孩子們有了寫的沖動﹐表達的欲望就更加迫切。

二﹑日記起步

拼音為作文搭好了橋﹐學習寫短小的日記就是最自然的事。因為日記正好把孩子們的生活與寫作聯係在一起。那麼怎樣走好第一步呢?第一﹐低要求﹐早起步。一開始對孩子要求不要過高﹐能按基本的格式用拼音寫清楚一兩句完整的話就行了。如:“J<in ti<an w[o n>eng xi[e p<in y<in r]i j]i le, w[o h[en g<ao x]ing.”話語雖短﹐但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了﹐對此﹐教師要多加鼓勵。當然學生第一次把自己的話變成書面語言﹐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是拼音知識運用還不熟練﹐不準確。特別是前後鼻音﹑平翹舌音一時還難以分清。同時受方言的影響﹐表達不規范。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勤批改﹐多講評。為了提高日記質量﹐教師要堅持每天批改﹐每一個音節都要細看﹐同時要及時講評﹐在講評中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第二﹐及時搞好學拼音到學漢字的過渡。注音是為了識字。教師要及時教孩子學習漢字基本筆畫和漢字書寫規律。在孩子學習拼音夾漢字的課文後﹐就要求孩子在拼音下面把已學過的漢字寫出來﹐及時運用所學漢字。在孩子學到一定數量的漢字後﹐要求孩子寫漢字夾拼音的日記。當孩子學會音序查字法後﹐就可以要求他們完全用漢字寫日記了。第三﹐要及時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低年級孩子好動﹐好玩﹐好奇。要讓他們多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得到知識﹐得到感悟。這樣寫日記就會日新月異﹐不會記流水賬。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把日記當作一面鏡子﹐培養他們自我總結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充實日記內容﹐擴充日記的功能﹐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三﹑童話引路

因為日記要天天寫﹐孩子們也會有覺得實在無內容寫的時候。這時﹐我就讓孩子們在日記中學編童話。好新奇﹑好幻想是孩子的本能﹐他們對童話情有獨鍾。孩子喜歡聽童話﹐講童話﹐也喜歡編童話。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童話教學這個廣闊的天地。一是用童話激發興趣。童話以其豐富的幻想﹑奇特的情節﹑优美動人的語言深深地吸引孩子們。對于以無意注意為主的孩子﹐童話無疑是培養孩子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和作文興趣的最佳“誘餌”。如果我們在童話教學中再采取一些輔助手段﹐用圖畫﹑音樂和語言來渲染課堂氣氛﹐創設一種特定的童話意境﹐讓孩子仿佛身臨其境﹐則更有利于喚起孩子們情感上的共鳴﹐增添他們學習的興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各種語文知識。在童話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聽童話﹑表演童話﹑編寫童話等多種形式﹐激發孩子的創作興趣﹐讓他們在對童話角色的親身體驗中去感受﹐去學習﹐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興趣。二是用童話點燃心智。教學時﹐教師除了讓孩子理解故事內容﹐進行語文基礎訓練外﹐應把重點放在借助課文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上。教師要善于指導孩子根據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展開想象的翅膀﹐具體地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變靜態為動態﹐變無聲為有聲。在一次童話寫作課上﹐教師把一只玩具熊貓和一台照相機放在講台上﹐讓孩子們根據這兩樣東西編寫童話。教師啟發孩子根據熊貓的外形特點和照相機的作用﹐想象他們之間可能發生的故事。有的孩子根据熊貓憨厚﹑善良﹑老實這一外形特點﹐想像熊貓默默地幫人做好事﹐根據照相機能照相這一作用﹐想像照相機到處采訪﹐終于發現了熊貓這位無名英雄﹐并給他照了相﹐登在報紙上。有的根據熊貓肥胖這一外形特點﹐想像熊貓想干一番事業﹐而不去行動﹐整天光知道吃和睡﹐照相機把熊貓好吃貪睡的丑態照了出來并批評教育了熊貓﹐使他痛改前非。有的根據熊貓是國寶﹐外表漂亮﹐想像熊貓驕傲自滿﹐瞧不起別人﹐結果什麼事也不會做﹐光知道吃喝玩樂。照相機本來是熊貓的好朋友﹐常常為他照相﹐因為熊貓目空一切﹐根本不尊重別人﹐因此﹐照相機也遠離熊貓而去﹐熊貓只好孤單﹑寂寞地生活在竹林裡。孩子們一旦展開想像的翅膀﹐就如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無話可寫了。三是用童話陶冶情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童話﹐都是用一個淺顯動人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面對這些童話﹐孩子們往往將童話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聯係起來﹐情不自禁地走進童話﹐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這種強烈的共鳴心理﹐為教師對孩子進行道德情操教育提供了契機。在童話教學中﹐只要教師啟發得當﹐孩子們就會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果說﹐孩子在聽﹑讀童話的過程中如此﹐那麼孩子們在動手編童話的過程中﹐則更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因為在編寫童話的過程中﹐孩子要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必須完全把自己融入童話之中﹐成為童話故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根據這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如:針對部分孩子不愛惜書和文具這一現象﹐讓他們編童話。讓書和文具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批評他們的小主人;也可以讓書和文具告訴人們自己的幸福生活﹐表揚他們的小主人。讓孩子們把自己置身于童話世界﹐與童話中的人物一起成長。這樣﹐童話在把孩子們引上作文之路的同時﹐也把孩子們引上了人生之路。

(選自《小學語文教師》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