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符號特殊用法三題

 郭振海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2004年高考恢復對該知識點的考查,對于糾正輕視標點符號運用的傾向,促進書面語的規范化,有重要意義。

高考考查標點符號的主要依据是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標點符號用法》(以下簡稱《標准》)。該《標准》對常用的16種標點符號的用法作了簡要說明。但是,筆者發現,有三種較為特殊的用法,《標准》沒有提及。今以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為例加以說明,供大家參考。

一、列舉性書名號連用時,書名號與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

1. 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試驗修訂本[下同]第一冊《世間最美的墳墓》題注)

2. 從前做詩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觸機》《幼學瓊林》《事類統編》之類書籍,要找詞藻典故,都到那裡去乞靈。(第二冊《咬文嚼字》

3. 試把讀過的《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范進中舉》等課文聯係起來理解,想想它們體現了本文捉到的哪些規律,并寫成一二百字的短文。(第五冊《我國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課後題)

高中六冊課本,從單元閱讀提示到課文、注釋、課後題、附錄,書名號列舉連用現象達數十次,書名號之間均不用頓號。這是因為有了書名號,其并列關係明顯,不加頓號不會造成誤解,加了頓號反而顯得不簡洁。

二、列舉性引號連用時,引號與引號之間也不用頓號

4. 《竇娥冤》中的[滾繡球],用了“怎生(怎麼)”“糊突(混淆)”“葫蘆提(糊涂)”等口語詞。(第四冊《古代戲曲鑒賞》)

5. 要把我對他的印象說出來,用什麼詞兒呢?用“靈”“機靈”“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兒”?(第六冊張志公《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類似的引號連用而中間不加頓號的,在六冊教材中比書名號還多。例外的只有一處:

*6. 在他看來,“還是暫時超然的好”、“樂得暫時忘記”(《那裡走》),寧靜也好,超脫也好,都只能是短暫的。(第一冊《荷塘月色》課後附錄)

這段文字中的頓號在20036月版的審定本中刪掉了。引號連用不加頓號,同樣是為了行文簡洁。

三、半引時後引號內側點號有加有不加

引文有全引和半引。所謂“全引”是指完整地引用別人的話,引文相對獨立。所謂“半引”是指引文只作為作者的話的一部分而無獨立性。全引和半引,標點符號使用不相同。全引時引文末的點號不變,且放在後引號內;半引時引文末的點號要刪去(問號、嘆號除外),若引文結束處正好要停頓,點號應在引號外。

*7.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葉,因為那是春夏之交飽含水分的繁密的葉子。也不同于:“靜葉四無鄰,荒居舊業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第五冊《說

“木葉”》)

課文誤把半引當成了全引,兩處冒號和兩處後引號內側的句號均應刪去。2004年春季高一年級使用的審定本第二冊就作了這樣的修改。

8.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第五冊《唐詩簡介》)

 

(選自《語文學習》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