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與語調

 張  彥

語氣因為有了語調而更加豐富多彩,語調是每一個句子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它獨立使用還是與其他手段一起表達語氣,都會因為它的參與,而使句子語氣發生微妙變化。語調的高低升降的細致體現,契合了人們豐富的感情流露。所以在研究口語語氣的時候,語調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般地,語氣分為陳述、祈使、疑問、感嘆等四種。語調分為平直調、低降調、高升調、曲折調等幾種。我們把平直調稱為中性語調,其他稱為非中性語調。之所以叫中性語調,是因為這種語調最常使用,常用于說話人比較平靜、情緒沒有波動的時候。非中性語調常用于疑惑、驚訝、興奮等情緒表現強烈的時候。一般來說,語調和語氣之間有相當的對應關係,人們總結出來:疑問多用高升調;陳述多用平直調,祈使、感嘆等用低降調。書面語因無法體現實際語調的高低升降,只能用陳述句為平調,疑問句為升調,祈使句感嘆句為降調來簡單歸納,分別用標點符號句號、問號、嘆號來表示。但語調并不就只有這簡單的幾種。比如中性語調,當它進入言語層面時,還要受到說話口氣的影嚮,而產生調值的再調整,形成了口氣語調,也叫表情語調。表情語調主要起到表情、表態作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表情語調。表情語調不同,表示的意思就不同。趙元任1933年就記錄了英語yes10 多種不同語調所表示的10多種不同的思想感情。即使說疑問句語調為升調,也是不盡然的,它往往要受到說話者的情緒和態度的影嚮。語調的實際表現多種多樣。所以在口氣上,口語比起書面語來要豐富得多,感情的表達要細膩得多。當然,人們總結出語調與語氣對應的這一規律往往還會因語句重音、語句結構、對話雙方距離、情景、句末音節的聲調等的影嚮,而有不同表現。重音在句首呈降調,在句中呈曲折調,在句末呈升調等;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在句中的不同位置會影嚮句子語調:疑問代詞在句首特殊疑問句多用降調,疑問句反問句多用升調,句中有疑問代詞的疑問句多用凸曲調等;對話雙方距離近時,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都可以用降調;句末音節:雖然兩句的聲韻母序列相同,都用升調表疑問,但最後一個音節的聲調不同,它們的句調調型也不一樣,所以漢語句調的調型還要受到聲調影嚮。不管受何種因素影嚮,最終都要受語境的影嚮。這一規律適用面還是比較廣的。

非中性語調可以獨立表達祈使、疑問、感嘆等語氣,但一般還是要與相應的其他手段一起使用來表達各種語氣,如與語氣詞合用:祈使語氣與語氣詞“吧”、 疑問與語氣詞“嗎”、感嘆語氣與語氣詞“啊”等合用;與語氣副詞合用;疑問語氣與“難道”“何嘗”,感嘆語氣與“感情”等合用。

中性語調最常見的是獨立表達陳述語氣,不與其他語氣手段配合使用,如:

政策你不是不知道。(《戰斗的青春》)

她不是懦弱膽小的人。(《青春之歌》)

沒有消息,喊不應他們。(《紅日》)

這不過是個小插曲。(《野火春風斗古城》)

余老大娘的辛酸痛苦,梅福如知道得很清楚。(《紅日》)

阿菊慌忙地收拾了衣裳,羞紅臉頰跑走開去。(同上)

哪一天還沒有定。(同上)

當中性語調與別的語氣手段配合使用時,也可以表達其他語氣,這些手段包括語氣詞、語氣副詞、特定的格式等等。

與語氣詞配合使用,如:

別哭啦!──感嘆語氣

沒在家不成?──疑問語氣

還沒寫呢!──感嘆語氣

與語氣副詞配合使用,如:

我才不去!(才)──感嘆語氣

他竟然考上了大學(竟然)──感嘆語氣

我偏不做!(偏)──感嘆語氣

與特定格式配合使用,如:

你快給我回來!(快給我……)──祈使語氣

我非拿不可!(非……不可)──感嘆語氣

除此之外,中性語調還能不借助其他任何語氣表達手段,表達不同語氣。如:

不許出聲──祈使

你荒唐──感嘆

滾出去──祈使

你胡涂──感嘆

讓我走──祈使

打倒國民党──感嘆

你趕快走──祈使

你是誰,這麼放肆──感嘆

你還是留下為好──祈使

多美──感嘆

請你閉嘴──祈使

好狠毒──感嘆

少說一點──祈使

這個敵人,太可惡──感嘆

站住──祈使

你好狠心──感嘆

你走──祈使

這有多麼嚴重──感嘆

快走──祈使

同志們情緒真高──感嘆

把槍放下──祈使

去你的──感嘆

別裝蒜──祈使

別哭──祈使

來人──祈使

肅靜──祈使

這裡句中沒有語氣手段,但用上了“不許”“滾”“讓”“為好”“別”“請你”“多”“好”“多麼”“太”等帶有明顯主觀感情色彩的實詞,從而表達出不同的語氣。

另外,中情語調還可以既不借助于任何語氣表達手段,也不借助于任何帶有主觀感情色彩的實詞,只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照樣表達各種語氣意義。如:

1. 兩個人在屋子裡,甲瞪眼睛用平直的語調指門對乙說:“出去!”

2. 編輯部剛上班,于德利就嚷:“怎麼一轉眼就沒了?”說便到劉書友桌上亂翻。

老劉不高興:“干嗎?我這兒沒你東西。”

“那可沒準兒。”于德利仍舊不歇手地翻找。“我好幾回東西不見了都是在你這兒找的。”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老劉對兩位女同胞失大姐和戈玲喊冤:“把我當什麼人了──我這麼大歲數會偷你東西?”(王朔《誰比誰傻多少》)

這裡的“你們看看你們看看”表達的是祈使語氣。

如果把中性語調看作是無標記的話,非中性語調就是有標記的,有語氣表達手段的也是有標記的,那麼,當中性語調不與任何語氣表達手段連用表達語氣時,就視為沒有任何標記。這裡的中性語調獨立表達陳述語調就是無標記,中性語調在特定環境下獨立表達各種語氣也是無標記。除此之外,其他語調表達各種語氣都是有標記的。

 

(選自《語文學習》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