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鑒堂
世界各民族的文字,最初大都是從圖畫發展來的。漢字的創造就是從圖畫開始的。
岩畫
岩(yan)畫是人類最古老的繪畫形式,是原始人類在山壁岩石上雕刻或塗(tu)畫的圖畫,再現了遠古先民的勞動生活和思想觀念。中國的內蒙古、青海、雲南、江蘇等地就有遠古的岩畫。這種文字出現以前的古老圖畫往往有記事作用。在中國,很多岩畫已經符號化,有些圖像看起來很像象形的漢字。不過,岩畫是以藝術形象來表達某種含義,也不會有讀音,所以不是文字。
幾何形的陶器記事符號
考古工作者在黃河中游地區的仰韶(Yangshao)文化遺址,發現了很多陶器上的幾何形符號。這些五六千年前刻在陶器上的線條符號,由於太簡單太抽象了,所以很難看出所表示的意思。在陝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113個刻畫符號,其中大部分是重複的符號,說明這些符號是有目的刻畫的,它們肯定有某種記事功能。應該說,這些幾何形符號對後來漢字的產生是有影響的,其中一些符號有可能就是某些漢字的起源。
圖像形的陶器記事符號
漢字從圖畫發展而來。4500年前生活在泰山附近的人們,在陶器上刻畫了一些圖畫似的記事符號,它們有的可能是圖騰(tuteng)符號。這類圖像形符號都是一個一個地刻在隨葬(zang)陶器的口沿下邊,數量不太多。這些圖像形符號,看上去與幾何形符號明顯不同,樣子有點像後來的甲骨文,可以讓人看出意義來;另外,同一種符號在很多地方都有發現,說明這種符號不但有了傳播信息的功能,而且很可能有讀音。因而,這種有形、有音、有義的圖像形刻畫符號,大概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原始圖形文字。請看圖中這個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這個符號在幾個不同的地方都能見到,它很像一幅早晨的圖畫:太陽越過高山,穿過雲層,慢慢升了起來。很多文字學家都說這是“旦”字。“旦”就是早晨的意思,上邊的“日”是太陽,下邊的“一”是山和雲的簡化。
如果這種圖像形的刻畫符號真是漢字的起源的話,那麼,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批漢字應該產生在4500年前的山東泰山一帶。作為文字,大汶口(Dawenkou)文化的圖像形符號還處於“原始圖形文字”階段,還很不成熟。又過了1000年,比較成熟的文字出現了,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選自《學漢語》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