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华教中心简介

111

(一)组织功能

  菲律宾华教中心(下面简称“华教中心”),原名为“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5月24日。
111

(图片说明)华教中心入口处

  华教中心在成立之初,旨在发展“菲律宾华社的华文教育”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经过33年的努力,目前华教中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从事菲律宾中文教育教学的学术研究、服务与协调菲律宾各华校的中文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菲律宾华人华侨与菲律宾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菲律宾华文教育界与包括祖籍国在内的全球华文教育界的交流与学习”的综合性华教组织。

111

(图片说明)马尼拉市长伊斯沓拉(左)与华教中心主席黄端铭(右)签署合作协议

  作为菲律宾华文教育界一个具有专业性的非政府组织(NGO),华教中心与菲华社会的各社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菲律宾主流社会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外交部、劳工部、文化艺术委员会、移民局等政府机关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与祖籍国各级有关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关系。

111

(图片说明)华教中心领导陪同福建省省长赵龙访问菲律宾侨中学院总校

  2011年10月,华教中心被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授予“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23年1月,华教中心被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授予“‘使馆之友’人文交流专项奖(团体)”荣誉称号。2024年2月,华教中心被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授予“‘使馆之友’华文教育团体奖”荣誉称号。

111

(图片说明)中国有关单位授予华教中心的荣誉称号

  1995年2月,华教中心获选为“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秘书处副主任,并一直连任至今。2012年8月,华教中心获选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单位,并一直连任至今。华教中心在致力菲律宾华教事业的同时,还放眼世界,与全球五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联系,开展各种交流活动,获得了世界各地同行的认同。

111

(图片说明)第十四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二)下设机构

  华教中心成立以后,先后建立了办公室、师资部、考试部、交流部、出版部、资讯部、科研委等专业功能部门。随着中文教育由单一的“语言教学学科”发展为“‘中文+’交叉型学科”,华教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也由原来的各司其职,发展为互相帮助、互相交融的协同性工作。

111

(图片说明)华教中心办公室

  1992年4月20日,华教中心成立了全国性下属机构——菲律宾华语教师协会。该协会为菲律宾全国性华语教师机构,开展各项有关于菲律宾华语教师的培训、福利、联谊等工作与活动。
  2003年10月开始,华教中心先后组织成立了四个地区性华文教育机构——大马尼拉华教协会、吕宋华教协会、米沙鄢华教协会、棉兰老华教协会。四个华教协会覆盖了菲律宾四大行政区,绝大部分菲律宾华校已经根据所属行政区加入该地区协会。

111

(图片说明)大马尼拉华教协会移交印信仪式

  2023年4月,华教中心成立“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筹建委员会”,筹建“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该设施将肩负起中国国情宣介、菲中人文交流、华语教材编写、华语教师研训、中文语言培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华教信息服务等职能,将成为菲中文化交流的标志性、纪念性建筑,成为“菲中文化交融的里程碑,菲中民心相通的彩虹桥”。

111

(图片说明)“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筹建委员会”部分成员

(三)开展业务

  A)确定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定位

  1973年,菲律宾政府颁布176号总统令,实施“教育菲化案”。菲律宾华校由“华侨学校”转化为“私立学校”,被纳入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受政府教育部门的监管。菲律宾法律规定华校每天最多只能保留两个小时的华语教学时间,并且只能开设单一华语课程,数理化史地生等课程不得使用华语教材。从此华语成为第二语言,但是华语教学还保持以往的语文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违背了“训练语言能力”的原则,菲律宾华文教育一步步滑向谷底。
  1991年,菲律宾华教中心应运而生,经过研究和探索,提出“菲律宾华语教学必须是‘以培养华裔青少年的华语交际能力为基础,丰富他们的中华文化气质为目标’的、特殊的第二语言教学”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资料等进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规范。
  同时,华教中心与菲华各界人士达成共识,确定了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定位:菲律宾华文教育是菲律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华校针对本民族青少年儿童所实施的,以传授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教育,其目标在于“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菲律宾人”。
  华教中心与菲律宾各华校达成共识,确定了华校的办学目标:以“坚持华文教育”为确立目标,并在此前提下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深挖传统科目的优势,与时俱进,顺应时代需求开创特色科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努力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能适应菲律宾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111

(图片说明)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

  B)制订华语教学大纲,编写本土华语教材

  1997年,华教中心依托本国华教资源,与中国语言专家开展合作,制定了“菲律宾华校幼儿园教育大纲”和“菲律宾中小学(十年制)华语教学大纲”,编写并出版了一套适合菲律宾华校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完整的、成龙配套的本土华语教材,即《新世纪菲律宾华校幼儿园幼儿课本》小至大班和《菲律宾华语课本》1-20册。
  此套教材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至今仍是全球非常难得的本土系统性华语教材。该教材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菲律宾华教工作者的赞许。目前大部分菲律宾华校均使用该教材。为了顺应语言教学发展的新形势,在中国国侨办等单位的支持下,华教中心与中国有关高校合作,针对这套教材开展修订工作。2006年,该教材完成第一版修订工作,目前正开展第二版修订工作。
  菲律宾政府决定于2016年实施“K12新学制”教学改革,新增两年高中学制。2014年,华教中心开发《高中试用教材》上下册,并开展教学实验。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为了迎接网络教学和新常态教学的挑战,在福建省侨办的支持下,华教中心开发与《菲律宾华语课本》1-12册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版。
  目前,华教中心在“汉字与汉字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完成《菲律宾汉字识读课本》全六册的框架性编写工作,并投入教学实验。为了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华教中心已开始筹备工作,计划编写《菲中文化交流教材》。

111

(图片说明)华教中心出版的本土华语教材

  C)启动“221工程”

  中心启动“221工程”,即两个计划(输血计划和造血计划),两个方案(督导方案和专业化方案)和一个行动(华校新生行动)。
  1991年,华教中心启动输血计划,通过中国国侨办为菲律宾华校申请中国在职教师赴菲支教。2004年,华教中心启动造血计划,选派具有一定中文基础、有志投身华教事业的菲律宾应届高中毕业生赴华就读华文教育专业,并争取中国有关部门和高校的支持,为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争取菲律宾侨领或华社团体的支持,解决奖学金之外的其他费用,留学生学成必须返回菲律宾至少服务华校五年。两个计划极大地缓解了华校华语教师严重缺乏的状况,对提高华校华语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作用。
  1994年,华教中心启动“华语教学师资队伍督导方案”,从中国聘请专家长驻华校。专家与华语教师课前共同备课,进入课堂听课,课后共同评课,手把手地辅导华语教师掌握华语教学技能。2010年,华教中心启动“华语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化方案”,选送菲律宾在职华语教师入读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菲律宾华语教师华文教育专业函授本科学历教育”;2016年,华教中心联合中国华侨大学招收“‘华文与华文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此后经常性选送菲律宾在职教师前往中国有关高校进行专业培训。2015年,华教中心在菲律宾连续举办“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组织本国华语教学进行专业培训。两个方案提高了华校华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菲律宾华文教育培养了一支有能力开展教学学术研究的队伍。
  2008年,华教中心启动“华校新生行动”,与中国高校合作接办菲律宾华校,解决学校缺乏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避免学校面临转让或者关闭的危机,从而解决了华校需要依靠菲律宾华社长期资助才能维持的窘境。

111

(图片说明)中国外派教师年中交流会

111

(图片说明)华语师资“造血计划”新任华语教师岗前培训会

  D)承办中文水平考试以及海内外赛事

  1994年,华教中心受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正式委托,承办菲律宾地区中文水平考试。2024年,华教中心获得汉考国际授权,独家代理菲律宾地区“HSK Mock模拟考试平台”的全部业务。

111

(图片说明)HSK中文水平考试考场

  华教中心根据《菲律宾华语课本1-20册》研究出了一个“旨在检测‘华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华语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华语等级测验系统(简称HDC)。该测验共分二十个等级,能够客观地检测出学习者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该测验的题型根据“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而制定,包括语音、汉字、语法、华语综合运用能力等,测验内容以不超出课本所涵盖的知识面为原则,不超纲、不超线。
  华教中心与中国大使馆、菲律宾首都教育局共同举办由菲律宾主流学校中学生参加的“中国走进课堂”知识竞赛;组织华校学生参加“中华文化大赛”菲律宾地区初赛、华人少年作文交流展示活动、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华文创想曲”海外华裔青少年创意作文大赛、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金水桥之恋”华裔青少年书画大赛、“兰亭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字在我心”汉字创意设计优秀作品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中文•讲故事”主题大赛、“启斐杯”菲律宾华语朗诵大赛、全球华语朗诵大赛、“华音飞扬”全球华裔青少年器乐展演活动、全球华人新春手机摄影大赛、联合国中文日海外影像节、国际中文日HSK短视频大赛、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活动等比赛活动。

111

(图片说明)“启斐杯”菲律宾华语朗诵大赛颁奖仪式

  E)开展中国语言文化活动

  包括清华、北大等在内的中国大陆地区40余所知名大学在华教中心挂牌设立招生处,招收有意前往中国学习中文或深造其他专业的菲律宾学生,每年分为春秋两季招生。2018年9月29日,华教中心联合汉考国际举办“首届菲律宾HSK留学/就业展”,并于2024年3月17日举办第二届。

111

(图片说明)第二届菲律宾HSK留学/就业展

  2000年,华教中心与陈延奎基金会合作,举办“暑期菲华学生厦门/泉州学中文夏令营”。该活动利用菲律宾华校的暑期长假,资送菲华社会第二代及以上的华裔华校在读学生前往中国厦门和泉州进修,进行强化华语训练。2020年,该活动因新冠疫情暂停,并于2024年恢复。

111

(图片说明)暑期菲华学生厦门/泉州学中文夏令营

  2006年,华教中心和陈延奎基金会、中国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共同合作,举办了首届“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华文化大乐园”这个名字由华教中心的杨美美副主席亲自命名。2011年,中国国侨办认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决定将其作为国侨办的品牌项目向全球推出,每年都会在全球数十个国家举办。

111

(图片说明)中华文化大乐园

  华教中心还负责组织菲律宾华校华裔学生参加中国有关单位及高校举办的线上线下夏冬令营、现场颁奖典礼、文化体验营等活动。
  与有关机构共同举办“春联笔会”、“中秋节中国画展览活动”、“‘赠福字’现场书法创作活动”。

111

(图片说明)春联笔会

  F)一报一刊及推广中文图书

  华教中心现有《华文教育》月报和《华语教师之友》季刊两种期刊。《华文教育》月报于1991年9月创办,是华教中心的机关刊物,不仅负责报道菲律宾华教界的信息,也负责展示菲律宾华教界在中文研究和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华语教师之友》季刊于1994年创办,是一本华文教育类文摘性刊物,专门向菲律宾华教工作者介绍全球的中文研究和中文教学研究的有关文章,是菲律宾华教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良师益友。

111

(图片说明)《华文教育》月报和《华语教师之友》季刊,以及部分出版书籍

  华教中心还开设官网和脸书账号,及时发布菲律宾华教界资讯。
  2013年7月7日,华教中心与菲律宾《商报》共同合作,在《商报》周日刊《华侨周刊》设立“华教百草园”专栏,用于发表旅菲华教工作者所创作的文艺作品。2013年7月21日,在《华侨周刊》增立“学生园地”专栏,用于发表本国华校学生所创作的文艺作品。2020年,两个专栏因新冠疫情停刊,并于2024年复刊。

111

(图片说明)“华教百草园”和“学生园地”

  华教中心还为华教工作者和文艺创作人士出版各类书籍,现分为教育、历史、理论、文艺四大类,有《菲律宾华文教育综合年鉴》等共129种。

111

(图片说明)《菲律宾华文教育综合年鉴》

  2007年,华教中心开办“菲律宾新华书城”,面向菲律宾华人社会和主流社会,以“增进菲中文化交流,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服务本国广大爱好汉语人士”为宗旨,目前是菲律宾唯一一家实体中文书店。每年,新华书城与中国福建出版集团共同参加“马尼拉国际书展”,并在华社举办“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春节联展”和“中国图书展销会”。

111

(图片说明)中国图书巡回展

  G)设立图书馆及展览厅

  1991年,华教中心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化图书馆”,是目前菲律宾最大的中国语言文化图书馆之一。馆内整理收藏有关中国语言文化的资料、图书、期刊、音像等;并设立网站,为菲律宾华教工作者提供华文教育和汉语教学的有关资讯。图书馆先后设立华星书屋、闽侨书屋、熊猫书屋、广东书屋。
  2014年,华教中心设立了“菲律宾华文教育展览厅”,整理收藏有关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文物和影像资料,专门向菲律宾华社和华校开展有关于菲律宾华教的宣传、教育、研究等工作,传承与传播历代菲律宾华教工作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111

(图片说明)“中国语言文化图书馆”(左)和“菲律宾华文教育展览厅”(右)

  H)举办学术研讨会

  华教中心于1993年举办“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于1998年举办“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2009年举办“第一届菲律宾华校高峰会议”,于2009年举办“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于2016年举办“第二届菲律宾华校高峰会议”,于2019年举办“汉字与汉字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研讨会。

111

(图片说明)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

(四)奖教奖学

  A)华校华语教师奖励项目: 1999年设立的“中国国侨办优秀华文教师奖”,2020年设立的“中国大使教育基金‘华校华语教师奖励金’”,重在表彰坚守岗位的老师;1984年设立的“纪念‘宿务无名氏(引叔)’施维鹏优秀华校校长、模范华语教师奖”,重在奖励表现优秀校长和老师;2013年设立的“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重在奖励教育专业老师。

111

(图片说明)中国大使教育基金华校华语教师奖励金

111

(图片说明)纪念宿务无名氏(引叔)施维鹏优秀华校校长、模范华语教师奖

111

(图片说明)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

  B)华裔学生奖助学金项目: 1993年设立的“菲华杰出学生奖”,1998年设立的“李国箴许美真基金会大马尼拉华校学生助学金”,2013年设立的“中信菲律宾华校学生助学金”,2014年设立的“中国大使教育基金‘华校学生奖助学金’”,2022年设立的“‘飞向更高’华裔大学生奖学金”。

111

(图片说明)菲华杰出学生奖

111

(图片说明)李国箴许美真基金会大马尼拉华校学生助学金

111

(图片说明)中国大使教育基金华校学生奖助学金

111

(图片说明)飞向更高华裔大学生奖学金

(五)展望未来

  现今,国际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变化,促使华教中心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必须将“服务语言教育”的单一功能发展为“服务语言、文化、职业教育”的多项功能,将“服务华校华社为主”扩大为“面向全菲各领域各阶层”。
  2021年12月,华教中心黄端铭主席在“2021年海外华教机构及华校校长线上研习班”上,提出“菲律宾华文教育应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2023年5月,黄端铭主席在“2023年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上,指出“新时代华文教育应及时转型”,认为华文教育应该主动向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不同文明的交融并举的复合功能转型,向“语言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转型,向智慧型华文教育转型,向正规化、标准化、专业化转型。2023年8月,黄端铭主席在“第二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上,表示“华文教育应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111

(图片说明)黄端铭在“2021年海外华教机构及华校校长线上研习班”上讲课

111

(图片说明)黄端铭在“2023年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发表论文

111

(图片说明)黄端铭在“第二届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作嘉宾发言

  为了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为了响应“促进中菲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倡议,为了填补菲律宾华社没有菲中语言文化交流专用场所的空白,2023年5月,华教中心决定筹建“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并组建“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筹建委员会”。
  “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地处马尼拉大学地带,靠近菲律宾总统府,濒临麦狮狮交通要道,将肩负起中国国情宣介、菲中人文交流、华语教材编写、华语教师研训、中文语言培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华教信息服务等职能。
  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筹建委员会在华社各界积极捐资下,将会把“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建设成为菲中文化交流的标志性、纪念性建筑,建设成为“菲中文化交融的里程碑,菲中民心相通的彩虹桥”。 111

(图片说明)购地签约仪式

111

(图片说明)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筹建委员会工作会议

111

(图片说明)菲律宾中国语言文化宫


(上述有关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   
联系我们
办公室地址:4/F,Alliance Bldg.,410 Quintin Paredes St.,Binondo,Manila,Philippines
电话:00632-82427860;00632-82412906;00632-83108908
传真:00632-82427860 转 116 ; 00632-82412906 转 116
电子邮箱:mail@pcerc.org
111 Facebook:菲律宾华教中心(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