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启斐杯菲律宾华语朗诵大赛启动


华教中心欢迎华校组织学生参加

111

本中心主办、黄巽楠黄启斐父子纪念基金会资助的“2023-2024学年度‘启斐杯’菲律宾华语朗诵大赛”现已启动,本中心欢迎菲律宾各华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截止日期为4月5日。

本届大赛的参赛对象为在菲律宾出生或在菲律宾定居的3至18岁华裔青少年,非华裔青少年亦可通过在读华校报名参加。选手将分为幼儿组(3-6岁)、少儿组(7-10岁)、少年组(11-15岁)、青少组(16-18岁)。除幼儿组外,其他3个组别的参赛选手必须在海外连续居住满3年以上。

本届大赛仅设个人项目,大赛主题为“感恩”。选手可选诵中外文学作品或自创作品,不限文体。作品内容必须贴近大赛主题,避免涉及容易引发争议的敏感话题。选手在朗诵中可以部分使用他加禄语或英语(不超过作品总时长10%),必须在其后以中文译文诵读;选手亦可部分使用祖籍地方言(不超过作品总时长20%),如粤语、闽南话、潮州话、客家话、温州话等,必须在其后将方言内容以普通话诵读。

作品必须录制为MP4格式的视频,视频必须横屏拍摄,一镜到底。幼儿组作品时长不短于60秒,其他3个组别的作品时长不短于90秒,所有作品均不超过4分钟。录制视频时可选用纯旋律音乐作为朗诵背景音乐,选手无需进行自我介绍。选手需着装合体大方,如有需要可自备演出服饰和表演道具。

本届大赛的评分标准为:(一)语音面貌: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占10%;(二)感情表达: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感情真挚饱满,占40%;(三)作品内容:作品内容健康向上,把握基调准确,占30%;(四)形象气质:自信大方,富于舞台感染力和表现力,占20%。(五)加分项:朗诵作品为菲律宾优秀文学作品、反映菲律宾风土人情的作品,或者选手的优秀原创作品,均可酌情加分。

本届大赛将按照组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并设置鼓励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一等奖可获得奖金四千比索、奖杯、纸质版获奖证书,二等奖可获得奖金三千比索、纸质版获奖证书,三等奖可获得奖金两千比索、纸质版获奖证书,优秀奖可获得奖金一千比索、电子版获奖证书,鼓励奖可获得奖金五百比索、电子版获奖证书,优秀指导教师奖可获得奖金两千比索、纸质版获奖证书。本中心将邀请朗诵专业人士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本届大赛的所有费用由“黄巽楠黄启斐父子纪念基金会”全额赞助。该基金会的前身为“黄巽楠纪念基金会”,由华商黄启斐先生与其夫人所创立。该基金会多次举办“菲律宾华校小学、幼儿园唐诗集体背诵比赛”和“中学生中华文化常识竞赛”,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菲律宾华裔子弟领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黄启斐先生病故后,其家人为了纪念他,将“黄巽楠纪念基金会”更名为“黄巽楠黄启斐父子纪念基金会”,并继承黄老先生的遗愿,于2021年至2023年全额赞助第四届至第六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菲律宾赛区初赛的奖金及全部费用。为了让华语朗诵能够在本国华裔青少年儿童群体中得到发展和推广,黄启斐家人于2022年决定设立“‘启斐杯’菲律宾华语朗诵大赛”奖项,意在借其谐音“起飞”给菲华下一代插上华语朗诵的翅膀,热爱中文,热爱中华文化。

请参赛选手按照年龄分组报名,不得降级虚报组别,否则将取消选手参赛资格。选手提交参赛视频即为本中心拥有选手在视频中的肖像权,本中心承诺视频仅用于与大赛相关的电视、广播、互联网播放(映)及报刊刊登等方面的宣传活动。本中心享有大赛全过程的最终解释权及其他权益。

请各校负责人与本中心考试部副主任苏文得联系(固定电话:82412906或82427860转122),索取电子版的“参赛选手报名表”与“参赛选手汇总表”。参赛选手必须认真填写“参赛选手报名表”,然后将视频作品、报名表、身份证明图片整理成一个文件夹,以上资料的命名格式皆为“启斐杯+学校中文名称(简称)+选手中文姓名”,并上交所属华校。各华校负责人收集整理后,并填写“参赛选手汇总表”,然后将选手上交资料和汇总表整理成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启斐杯+学校中文名称(简称)”,压缩后发送至本中心考试部电子邮箱(kaoshibu2014@163.com)。恕不接受以微信形式报送作品。参赛者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111

(图片说明)黄启斐先生与启斐杯。

联系我们
办公室地址:4/F,Alliance Bldg.,410 Quintin Paredes St.,Binondo,Manila,Philippines
电话:00632-82427860;00632-82412906
传真:00632-82427860 转 116 ; 00632-82412906 转 116
电子邮箱:mail@pcerc.org
111 Facebook:菲律宾华教中心(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