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第十一届中信华语教师专业奖审核完毕


华教中心现公布七十一位获奖教师名单

111

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与本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信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公布获奖名单,并定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在世纪海鲜大酒家举行“‘2024-2025年度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颁奖仪式”。

从2014年开始,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与本中心合作设立了“中信菲律宾华校学生助学金”和“中信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2016年,主办单位经商议,决定华语教师专业奖每年定期于11月30日举行颁奖仪式。2023年11月30日,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与本中心共同主办“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2024年度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颁奖仪式”。中信慈善基金会董事长蔡建立携夫人许嘉真,本中心主席黄端铭,以及菲中两国近千位嘉宾参加了仪式。

在仪式上,蔡建立董事长认为保留民族语言和传承中华文化,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大量有用的人才,因此与本中心合作设立了“中信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和“中信菲律宾华校学生助学金”。黄端铭主席感谢蔡建立许嘉真伉俪设立的“中信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和“中信菲律宾华校学生助学金”, 加快了菲律宾华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进程,鼓舞了菲律宾华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让本次颁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请各位获奖老师主动与本中心联系,以便安排颁发仪式和领奖事宜。本中心联系人:苏月霞(82412906或82427860转113)。

本学年度全菲共有26所华校的71位华教工作者符合教育专业要求,分别荣获博士(5人)、硕士(22人)和学士(44人)三个级别的奖励。获奖名单如下:

博士学历获奖者有:李伟有(圣公会)、黄思华(晨光)、许普华(能仁)、庄丽华(崇德)、蔡双杰(三宝颜中华)。

硕士学历获奖者有:蔡蕊沓(中西)、刘晓玲(侨中分校)、蔡行川(中正)、黄小燕(中正)、王永新(中正)、蔡莉莎(育仁)、余莉莉(光启)、吴炽烽(光启)、颜春桃(光启)、李京燕(光启)、柳邱华(光启)、金永丽(光启)、叶彤阳(光启)、杨晓静(光启)、黄幼绵(尚一)、陈燕妮(计顺菲华)、陈鹃鹃(基中)、吴海棉(仙朝峨中华)、洪美兰(罗申那和谐)、黄幼敏(罗申那和谐)、吴志超(怡朗新华)、吴慧娇(东棉光华)。

学士学历获奖者有:洪幼莲(中西)、陈真立(中西)、朱玲玲(圣公会)、王秀琳(侨中总校)、林念洁(侨中总校)、王翠莹(侨中分校)、王珊珊(义德)、林希昭(中正)、黄兰思(中正)、曾莎莉(中正)、许丽丽(中正)、庄咚咚(中正)、郭彩云(中正)、柯明娴(中正)、洪茱丽(中正)、王一明(嘉南)、陈惠妮(嘉南)、周台莺(晨光)、杨培金(灵惠)、蔡宛蓉(灵惠)、刘忆椿(尚一)、黄丽绮(尚一)、李碧良(尚一)、姚锦聪(崇德)、庄玲玲(崇德)、汤燕雯(崇德)、陈镁莹(崇德)、黄瑄瑜(崇德)、林志顺(计顺菲华)、郭巧棉(计顺菲华)、陈滨源(计顺菲华)、郭燕(基中)、蔡顺珍(慧光)、吴真真(慧光)、林主荃(培基)、陈丝娜(罗申那同和)、苏志能(红奚礼示立人)、杨菽藕(罗申那和谐)、王秀敏(怡朗华商)、夏美美(怡朗华商)、李永才(怡朗华商)、吴文娇(东棉光华)、朱秀美(东棉光华)、杨华晶(东棉光华)。

蔡建立伉俪对华文教育事业的无私支持得到各方的高度肯定。他们荣获中国国侨办的表彰,并多次受到历届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领导的表扬与称赞。

111

(图片说明)第一排左起:李伟有、黄思华、许普华、庄丽华、蔡双杰、蔡蕊沓、刘晓玲、蔡行川,第二排左起:黄小燕、王永新、蔡莉莎、余莉莉、吴炽烽、颜春桃、李京燕、柳邱华、金永丽,第三排左起:叶彤阳、杨晓静、黄幼绵、陈燕妮、陈鹃鹃、吴海棉、洪美兰、黄幼敏、吴志超,第四排左起:吴慧娇、洪幼莲、陈真立、朱玲玲、王秀琳、林念洁、王翠莹、王珊珊、林希昭,第五排左起:黄兰思、曾莎莉、许丽丽、庄咚咚、郭彩云、柯明娴、洪茱丽、王一明、陈惠妮,第六排左起:周台莺、杨培金、蔡宛蓉、刘忆椿、黄丽绮、李碧良、姚锦聪、庄玲玲、汤燕雯,第七排左起:陈镁莹、黄瑄瑜、林志顺、郭巧棉、陈滨源、郭燕、蔡顺珍、吴真真、林主荃,第八排左起:陈丝娜、苏志能、杨菽藕、王秀敏、夏美美、李永才、吴文娇、朱秀美、杨华晶。

联系我们
办公室地址:4/F,Alliance Bldg.,410 Quintin Paredes St.,Binondo,Manila,Philippines
电话:00632-82427860;00632-82412906
传真:00632-82427860 转 116 ; 00632-82412906 转 116
电子邮箱:mail@pcerc.org
111 Facebook:菲律宾华教中心(Philippine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